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平凉日报》民生改善之教育篇:办好200万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表日期:2022-09-09 10:08来源: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秦玉龙

无人机拍摄的平凉一中新校区全貌(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姚志强 摄


  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站在火连湾对面的山峁上远远望去,一座橙红色的建筑静静矗立在山坳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十年前,崆峒区西阳乡火连湾学校和村里的民居一样,都是灰黄色调。2018年新校舍建成后,色彩鲜艳的学校成为了全村的“标志性建筑”,与村里的小康屋相映成辉。前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崆峒区的天津市河西区,为火连湾学校捐赠了15台空调及教学一体机等设备。如今,45名在校生和12个幼儿园的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冬季取暖用空调,上课用电子黑板。“以前只有城里的部分学校才有这些设备,没想到山村娃娃如今也能享受到。”西阳学区主任摆陆拾感叹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成为平凉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达22.6亿元,累计投资42.95亿元,争取中央和省上项目资金24.72亿元,新建、改建学校1203所,实施各类项目1541个。编制完成“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共有1082所中小学校进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20.98亿元。随着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实现了“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同时,结合温暖工程、全面改薄等项目实施,对全市农村中学全面实施寄宿制改造,加强宿舍、食堂管理和文化建设,逐步配齐宿舍管理员、生活指导教师、校医、保安等专职教辅人员,以完善的设施、人性化的管理、舒适的住宿环境、满足学生口味的饭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寄宿生活环境,营造温暖如家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到校内住宿,减轻家庭校外租房经济负担,让家长不再陪读。
  “皇甫谧故里”灵台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一片文脉深厚的沃土。回望十年前,由于历史欠账大、基础条件差、财力保障不足,全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受制于县域经济发展,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时全县203所学校中,零散教学点多达96处,学校校舍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30所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只有两所拥有食堂。许多学校没有配备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在外租住、几位乡村老师共用一间宿舍比较普遍,偏远教学点只有一名教师苦苦支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年来,灵台县紧抓项目建设契机,累计投资8.56亿元,先后实施各类教育基础建设项目301个,新建改建校舍36.4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11.55万平方米。建成师生公寓和教师周转宿舍31幢,食堂26幢,有效解决了2900多名教职工和2万多名学生的上学、住宿、就餐等问题,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9%,高考本科上线率进入全市前列,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7.28%;全县1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十年间,共录取考生20813名,考入全国双一流院校考生1880多名。
  “从教20多年来,教室的黑板从木质的、水泥的,到今天的电子多媒体黑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的木质的、水泥的黑板教学展现方式单一,如今的电子多媒体黑板直接可以连入互联网,对教学的知识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展现,教学效率提高非常明显了。”灵台一中教师熊学海如是说。一块黑板的变迁,折射出十年来灵台县教育事业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之间、山塬之间、校区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更加均衡。“十三五”以来,全市所有学校(含教学点)接入了宽带网络,网络覆盖率达100%。建成市、县、校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覆盖城乡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逐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山区的孩子也用上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师生们通过网络就能接受大城市名校名师的辅导。
  “摇号入园”是为了保证公平性的一个举措,也反映出中心城区优质公办园园位紧缺的现状。面对由来已久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市持续实施城乡幼儿园扩量提质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4.05亿元,新建、改建幼儿园543所,乡镇中心园和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评估认定116所普惠性民办园。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42.7%提高到93.7%,在园幼儿达到6.82万人。平凉一中新校区建成投用,将原校址划拨平凉四中,四中原校址划拨崆峒区西大街小学。同时,新建了一批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进一步优化了中心城区教育布局。
  培训2.1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万人;与大型企业订单式培养99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195人;组织初中学生13.58万人次到职业院校参观、学习、体验、培训……多年来,职业教育在平凉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征程中“大显身手”。
  记者获悉,平凉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在全省已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市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在校生9778人;中等职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2.27万人;公办技工院校1所,在校学生139人。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逐步完善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甘肃已实施多年,每年全市都有一批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实现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