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综合新闻

《平凉日报》团结奋斗之民族教育篇:同心逐梦育桃李

发表日期:2022-09-26 11:07来源: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齐荣
  56个人物,手拉着手,背靠长城,黄河从他们身边流过……走进平凉市第九中学的艺术品展览室,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从他们身上佩戴的饰物可以反映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诠释出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的力量。
  “去年,孩子们制作完成了这幅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泥塑作品。”彩泥手工组美术老师范晓玲介绍,通过实践,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不同民族的相关文化,认识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心中。
  据了解,平凉市第九中学始创于1942年,原名平凉市柳湖镇保丰回民中学,服务范围辐射崆峒区柳湖乡保丰村周边6个行政村社及部分流动人口。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风优良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批契合学生兴趣点、符合教师自身特长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以及艺体、文史、科技类社团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注和重视民族教育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对新形势下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民族教育从保障受教育权向实现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的更高目标迈进。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民族团结”铸魂行动,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精品文艺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722所,在校学生37.48万人、教职工3.45万人。9个民族乡镇共有学校137所,有少数民族学生9208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2.46%。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乡村“空心校”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在项目、资金支持上向民族乡镇学校倾斜,全面改善民族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崆峒区投资248.8万元,完成西阳等5个回族乡的9所农村中小学食堂改造项目。天津市河西区捐赠崆峒区大寨回族乡大寨学校助学金7.62万元,用于购置音体美器材。华亭市投资15.91万元,在山寨回族乡实施山寨初中校舍维修项目,目前,2个项目正在加紧实施。 

控辍保学,用好助学金政策,让学生留得下,上得起,学得踏实。2021年,全市共落实助学金、寄宿生活补助和学前免保教费等各类资助资金1.2亿元。其中,资助民族学生1100多万元,累计劝返失辍学学生524人。2021年,1080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136人通过加分政策被普通高中录取。今年7月,中心城区首批10个教育集团成立。采用“强校带弱校”和“主校办分校”两种模式,促进校际间、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学校越来越成为民族乡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神峪回族乡西沟门小学是华亭市最南端的一所村级小学,以前学校只有两排砖木结构的平房,砖铺的活动场地,晴天尘土飞扬,遇雨则泥泞潮湿。2020年,在省级“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支持下,学校建起了一座三层框架结构的教学楼,新修了学校大门、围墙、旗台和消防水池,硬化了操场路面。师生们从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学生吃上了国家免费提供的营养早餐,享受着和城里学生一样的上学条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市先后选派城区180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赴民族乡村学校开展支教帮扶和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大大提升了民族乡镇教师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团结从孩子抓起。今年年初,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全市教育系统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全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走进崆峒区上寺台回民小学,《爱我中华》的歌声欢快回响。教学楼墙面上民族团结的精美彩绘格外显眼,楼道里展现着各民族精彩文化元素。“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画一幅民族团结图画”“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课表上,每个年级每周都有这样的活动内容。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主题手抄报、“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展演等活动,给学生普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讲述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故事。同时,全力推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双创”融合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双创”工作有机结合,设立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5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9个,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11个,争创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1个。

十年来,学有发展、学有质量、学有所长、学有保障已成为我市民族教育的生动写照。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大民族乡镇教育投入,持续改善民族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在教师引进培训等方面向民族乡镇学校倾斜,进一步提高民族乡镇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对民族乡镇学校的支教和对口帮扶力度,持续提高民族乡镇教育质量,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